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取消国际不平等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 2.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

              ①市场开放 

              ②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与其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③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 

              ④世界贸易自由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

              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 4.

              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世贸组织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世贸组织总干事说,“世贸组织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这个“真正成果”指的是

              A.根除了国家间贸易纷争
              B.保证了世界粮食的安全
              C.缩小了南北间发展差距
              D.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 5.

              读图,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D.中国加速融人经济全球化浪潮
            • 6.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技术的进步,要求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而不是用冲突和争斗的方式。全球性的现代化努力和使所有人都过更好生活的努力,使各民族具有了一系列共同的关注和追求。总之,这些价值观和利益把人类统一起来了,并正在取代那些历来分裂人类的因素,这些因素曾是战争和暴力变革的根本原因。或者,正如英克尔斯所说的,“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出现”是一个事实,人类思维的转变正在发生,这将可以避免为民族利益而发生的非理性争斗。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美] 萨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一中 “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提出的核心观点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作简要评价。(6分)

               

            • 8.

              中国政府承诺:“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4%降低到2005年的约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9.3%。”这一承诺出现的背景是

              A.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9.

              ((21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4分)

              材料三  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近代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 10.

              (13分)工业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如下图)

               

              材料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江苏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⑴材料一中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发生“5分种事件”的最基本的动因是什么?(3分)

              ⑵从图1到图2,交通工具的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3分)

              ⑶右图反映19世纪晚期“全球化”趋势增强。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为“全球化”趋势增强提供了哪些条件?(3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