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16分)“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 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 颁布了宪法, 稳定了政局。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 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 恢复宗教信仰自由,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 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 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立冲《伟人与历史—论拿破仑的两重性》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特点(2分),并举出具体措施。(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在构建法国“软实力”方面的建树及其作用。(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因。(4分)
            • 2.
              【题文】(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进步,对知识产品的占有、使用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收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技术的转移、公开势必会使原先的发明创造者丧失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以确保既能维持新技术发明人的技术优势,又能满足社会对该技术的需要,防止技术垄断。于是,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专利制度率先应运而生。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通过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知识产权。这堪称知识产权制度上的又一次飞跃。从19世纪末开始,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公约、地区公约或双边协定纷纷出台,其中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知识产权保护从此呈现国际化的特点,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和协调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智能产物应受法律保护的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例如受保护对象又增加了版面设计、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等等,而且还在增加。
              材料二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2年和2000年中国政府对专利法进行了两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立法宗旨,强化了专利司法和行政执法力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专利保护、专利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大量压缩编制、精减机构的情况下,将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并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列入政府行政序列;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各地管理专利工作机构的建设总体得到加强,出现了政府主导、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专利工作的良好局面。“九五”期间,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1%,年均增长15.7%;截止2000年底,法院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共受理和处理专利纠纷案和侵权案1.5万件,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还查处冒充专利行为4000多件。中国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声誉。
              ——摘自蒋志培《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并指出19世纪中后期以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5分)
            • 3. 欧元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B.欧元的诞生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C.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完全实现
              D.说明欧元已经成为“欧洲单一货币”,政治上的统一指日可待
            • 4.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

              图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 (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 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 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 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 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取的好处超越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掉其他竞争者:要么通过垄断或强制性条令的和平立法手段,要么在这些手段不能奏效时,诉诸直接的暴力方式。……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的巨大经济体。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利于所有成员国的发展。
              ——资料整理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官方网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9世纪先后控制世界海洋的国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从根本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这一趋势在其发展进程中所体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参与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加速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D、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
            • 9.
              【题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至今。概述上述三个阶段经济格局演变的情况并分析演变的原因。(15分)
            • 10.
              【题文】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局部到整体、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 这种发展对文学主流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2)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市场也就开始具有了国际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则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概括指出16~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