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0%以上即69个是在90年代以后建立的。导致“区域经济圈”在90年代以后大量建立的政治因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中国改革开放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多极化格局加强
            • 2.

              一位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走,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位旅行者的原国籍是(  )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民主德国
            • 3. 假如你要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下列哪一组最准确
              A.欧洲共同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两级格局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组织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一旦某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通用货币不仅能够简化汇率的计算,促进贸易的发展,它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尺度,让全世界都懂得这个国家的“价格语言”。
              --宋泓均、高强著《货币变局》
              材料二 如图引自2010年01月《东方证券》的《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美元如何影响世界》一文。

              材料三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摘自2008年11月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国际货币体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 5. 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材料二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材料三 伦敦金融城于2012年4月18日正式启动了“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这是伦敦金融城在2012年的一件大事。这项计划受到了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有10家银行加入了该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把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业务的“西方中心”,从而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2月27日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 6.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主题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这个大家庭中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全球经济开始走向融合。跨国公司,科学技术,区域经济集团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合作与竞争是突现出来的重要特征。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据外媒报道,美国经济的秘诀在于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储备货币,美国最怕、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货币影响力下降。近年来,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尤其值得关注。这对于美国将是可怕的打击。因此,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不断煽风点火,使东亚自贸区进程受阻,而相对受益的自然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另一方面,美国在这时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这本来会使美国的游资净流出,但是东亚争端一起,国际热钱逃离中、日两国,又不能流向债务危机严重的欧洲,就只能流入美国了。

              (2)阅读材料二,归纳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该如何应对?

            • 7.

              对下列当今经济区域集团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B.欧盟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深度合作
              C.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是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挑战
              D.经济区域集团化完全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向深入发展
            • 8.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库特纳和理查德•N•库珀认为:“从长远看,地区主义可能是对世界的一种有利的发展,地区内实行自由贸易和地区间实行有管理的贸易,可能是通向世界自由贸易的漫长道路。从国别经济一下子跨一大步到世界经济,可能是步子太大了,难以跨越,有必要先采取一些较小的中间步骤,准贸易集团与有管理的贸易相结合,可能正是一种必要的中间步骤。”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B.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经阶段
              C.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区域性行为
              D.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 9. 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如下表内容。体现表中模式3特点的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 10.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据材料一,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1850--1900年间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三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