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 2. 外交官金问泗(1892~1968)在《外交工作的回忆》里记载,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参加了某一会议,强调与会国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充分就业”和“取消贸易壁垒”两个方面,而应将目光放在二战中遭受重大破坏的国家,尤其是那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上面。据此推测他参与(  )
              A.布雷顿森林会议
              B.筹备关贸总协定会议
              C.提出“复关”谈判
              D.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谈判
            • 3.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 5.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材料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材料二  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的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材料三  我重复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至少经济尚未要求干涉时应当这样。如果国家参与生产,这跟一个以冒险精神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不相适应,这种情况自然而然意味着,经济绝不能由国家来代表它的利益……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材料四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战后初期采取了哪些合作措施?
              (2)据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何种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什么成果?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战后欧洲为例,说明“修补”是如何“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
            • 7. 二战后初期美国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得益于(  )
              A.布雷顿国际金融体系
              B.国际贸易体系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杜鲁门主义
            • 8. 1948年2月11日,美国向英法建议将关贸总协定及其最惠国待遇原则适用于德国西部,并为此制订了“关贸总协定与占领区待遇”的新方案。该方案的实施(  )
              A.符合美苏在德利益
              B.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
              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9. 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纷纷建立,对世界发展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也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1)分析材料一,你同意哪一种观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  “欧洲联盟”是欧洲人在20世纪的一大创举,是几个世纪以来的理想主义(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过渡到经验主义的一个重大创造。他们认为,他们都是欧洲人、都信仰基督教,就应该有个庞大的帝国把他们都收拢起来。当然,精神层面之外,也有实际需要,特别是经济方面。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札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层面”和“实际需要”两个方面指出“欧洲联盟”建立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经历了尝试性接受、相对排斥、有限参与和积极参与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呈现出勃兴之势。
              --刘宏松《中国的国际组织与外交》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举两例说明。
            • 10. “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这得益于(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美自贸区的成立
              D.苏联和东欧的剧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