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各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总是通过某种机制的运转来实现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议政。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号称“二府”。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另外又设置了掌握财政大权的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宋朝和近代英美国家政治运行机制的主要差异。
              (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特色?综合材料说明政治运行机制的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 2. 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自上而下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中国实行一党制”观点正确
              B.中国建立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说明“独特的纵向民主”有一定道理
              C.纵向民主观点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一党制的观点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它党派是参政党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它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讲》
              材料三: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②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伯里克利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 4.

              《人民日报》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1949年9月30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仿效英国大宪章,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 5.

              在新中国政权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注意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为例,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这最能说明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D.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 6.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  )
              A.符合中国的国情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区别西方政治制度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民主制度的要求
            •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 8.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走过了一条艰辛辉煌的创业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图片)》目录

              材料二
              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来到延安,他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话。黄炎培希望毛泽东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上王朝兴衰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某同学在布置上述图片展览中,找到图1和图2两张图片,它们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一目录?指出图1对中国革命和图2对新中国政治建设各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建设的情况。
              (3)材料三表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怎样的思想观点?
            • 9. 1955年,周恩来在某一国际会议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当时的中国(  )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
              B.文化领域提出双百方针
              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三大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 10.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1)依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材料二《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3)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务院
              党派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共产党1329126
              民主党及无
              党派人士
              0327026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内容?
              (5)结合材料一与材料四,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