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当时专门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这一过程(  )
              A.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
              C.奠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基础
              D.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 2. 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 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有(  )
              ①依法治国    ②政治协商    ③社会主义    ④人民民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 4.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 5.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 6.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力进行民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05年)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四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3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

            • 7. 下列事件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②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开国大典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 8. 张导演想创作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①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③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④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 9.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民主政权应当在政策上和阶级实质上,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即一切拥护抗日统一战线、不投降、不反共、不倒退的人都应当吸收其代表加入政权……而是以工农小资产阶级为主,同时又不拒绝进步的中产阶级分子及进步士绅参加的政权。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1940年)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第十二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政权建设的原则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和精神。1954年宪法在新中国政治建设中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