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至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唐律疏议》       材料三 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 的?
              (3)材料四中的关于选举法的修订,体现了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 2.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的炮声破灭了中国人的“天朝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复兴之路。请分别列举近代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指出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胜利的根本原因。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请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4)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出其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 3. 加强法制建设,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有民主性、革命性。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
              --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的背景。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 4.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写出材料一加点文句分别代表哪三个中国政府?并列举第二个政府统治时期与民主政治进程有关的两件大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体现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历史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的有关内容。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向“法治国家”演进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 5. 法是治国之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材料二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1982年,彭真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修宪报告中指出,提到宪法草案在讨论普遍认为“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是如何体现了西塞罗“维护正义”的法治观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宪法的局限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缓解矛盾的政治智慧。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所说的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五四宪法”相比,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上有什么重大发展?请说明“82宪法”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体现法制在国家治理中起怎样的作用?
            •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阅读下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摘编自古罗马法
              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
              --均摘自(美)R.R.帕尔默《理性与激情》
              材料五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它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四进行简要说明。
              (5)综合上述五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看法。
            • 7.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用“法”来协调社会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此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一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一一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材料三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据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对封建社会的法律进行了怎样的批判?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法治”目标。
            • 8. 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历程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  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避免了在处理党派关系问题上选举民主的“票决”可能带来的弊端,而且政治协商还从处理各政党之间关系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展为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渠道,……成为体现我国广泛人民民主的又一重要形式,即协商民主形式。                        
              --何群《试论政治协商制度及协商民主方式的优越性》材料四  细究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政治体制的每一变迁,无一不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所推动。没有社会分化与社会转型,没有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没有技术进步出现的互联网络与信息化,中国社会在政治体制领域的这些变化,放在30年前,甚至1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辛鸣《推动中国政改的四大力量》请回答:
              (1)民国初年,革命党人作了宪政设计的伟大尝试,以限制袁世凯独裁,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请根据材料一概述其设计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议会民主政治在中国难以实施的原因。
              (3)新中国建立后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4)有人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所需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也有人认为仍需假以时日,力求稳健扎实。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同意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论点明确,言之有据。
            • 9. 人权指人由于其人的属性而具有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和崇高目标。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
              (1)结合所学,比较材料中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
              (3)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2分)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4)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必要性。
            • 10. 法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古罗马的自然法提出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西方近代民主法制的发展与各国的国情相关。英美两国是近代历史上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国家,《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执着英国民主政治的滥觞,而《1787年宪法》则为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牢固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并说明美国形成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近代英国、美国国家体制比较
              英国美国
              政体
              权力结构三权分立
              国家结构中央集权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4)阅读下表,从“历史上的法制文明成就”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对这4个关键词进行简要解释
              关键词一览表
              1雅典公民大会
              2《民法大全》
              3陪审法庭
              4伏尔泰
              5《论法的精神》
              6“人民主权”
              7德意志帝国宪法
              8法国国民议会
              9联邦最高法院
              10《拿破仑法典》
              11国会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简要解释逻辑清晰。
              示例:
              关键词:雅典公民大会  法国国民议会  国会
              主题:立法机构
              补充关键词:中华民国参议院(或美国众议院)
              简要解释:(应对所选关键词和补充的关键词简要解释,从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