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 2. “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12月19日在京揭晓。“法”字当选中国国内字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基本主张。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 3.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孙中山
                  材料四:人们按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的时代。“黑五类”的子弟被称为“狗崽子”,没有任何权利,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批判,他认为“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青年放弃思想改造,都是错误的,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这位孤独而勇敢的思想者在1970年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献出了自己27岁的年轻生命。
                  材料五:1993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法律。新时期颁布的部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比较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孙中山表达的民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相比有何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
              (3)遇罗克的悲剧说明了什么?文革结束后我国为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在法治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 4.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动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潜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四在美国,新闻谋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三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 5. 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多年以来,对清未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阳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晕。(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1)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观点,其视角有何不同?
              材料三:当然,这三驾马车即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个政策机关了。(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演说,黄德禄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
              表l
              1935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5月支持《社会保障法》: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1937年7月国会未能通过罗斯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
              [根据(美)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改编]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三权分立机制。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在19世纪中叶时,是秉承议会旨意管理国家的“执行委员会”,但到70年代以后,它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议会的立法权在很大程度上为内阁所控制,因为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下院的真正工作无非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根据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由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政府参加的时间平均达到议会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美国)1870年的一项国会法案,授权总统使用军队以保证《宪法15条修正案》的实施,这就扩大了总统的军事权。进入20世纪后,权力向总统手中集中的趋势愈益加强,最终出现了“强有力的总统统治”的现象。
              --摘编自刘祚昌 王觉非主编 《世界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制定了《联邦行政程序法》,德国、西班牙、荷兰、日本等也相继制定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的兴起导致了控权机制的变迁,对行政权的约束从传统的事后司法审查,转变为对行政行为的事前、事中控制。
              美国国会在罗斯福连任四届之后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丹麦在1953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引入国会监察使制度,监督军队和行政系统。……一方面,通过立法将一部分行政权力交由介于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组织行使。另一方面,让公民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政府的行政管理,如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提交书面资料、书面意见,或通过书面或口头辩论等方式参与行政立法和行政决策;通过陈述、申辩、取得行政咨询和听证等形式参与实施各种具体行政行为。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行政
              权力方面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是如何限制行政权力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目前我国政府进行行政权力改革的看法。
            • 7.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国人“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具体实践如何?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之后,中国现在正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
              --法国《人道报》1984年《中国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
              --《中国法制建设史》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 8.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科技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当时中国的商品如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粮食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期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能够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材料二 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否正确?试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没有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耍一个新的经济奇迹一而 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一美国《时代周刊》
              (3)试从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模式”的探索?分析“中国模式”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 9. 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观点
              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彼特拉克我不也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把追求快乐、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幸福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民生幸福”的认识。
            • 10.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海权兴,则国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海洋岛屿被侵占、海洋区域被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的严峻局面再次出现。但是,正如邓小平所说,今天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
              --刘中民、桑红《新中国海洋防卫思想史话之》
              (1)从材料一的“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分析“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的冒险事业”指什么?它与中国转向内部有何历史关联?
              (2)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海权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3)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振兴海权的有利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