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的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 2.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
            • 3.

              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有(   )

              ①不结盟政策 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③一边倒与一大片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 4.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亚非国际会议上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 5.

              (1 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90年代)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1)列举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在冷战格局中外交政策“随机应变”的相关史实。(6分)

              (2)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有关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中亨廷顿“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6分)   

               

            • 6.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7.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不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8.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照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尼克松访华                           上海合作组织

              A.一边倒
              B.战略结盟
              C.求同存异
              D.另起炉灶
            • 9.

              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亚非国家间“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

              A.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B.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D.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
            • 10.

              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中国理念”“中国作用”受到世界深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出席四大峰会,向世界阐述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

              材料一    22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锦涛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材料二    23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亮相,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四点主张——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

              材料三   25日,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概括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的?(3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全球变暖的几项发明。(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1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作用”?(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