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改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鉴灯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材料二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由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別就在于它是“其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1)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付-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本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衝术。(2)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订-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
            • 2.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
            • 3. (2016秋•洛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1958年4月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一一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实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一一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1)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哪一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历史性变化”指什么?指出中国为应对这一变化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 4. 1949年4月23日,除苏联原驻华大使罗申跟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外,美国原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及其他国家原驻华大使均留在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之后,新中国对上述现象的态度是(  )
              A.对苏联举动表示严重不满
              B.希望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把各国大使视作普通侨民
              D.决定实行“一边倒”方针
            • 5. 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新的对外政策”最早提出是在(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乎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1946年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
              “全世界都应采取美国的制度,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末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1947年3月工2日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  如图,观察图

              (1)材料一表明美苏两国存在什么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采取了哪些行动?
              (2)导致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图三和图四说明针对国际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与建国初相比,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变化?
            • 7.

              “两个拳头打人”是对中国20世纪六十年代外交战略的形象化概括。对此战略的理解,比较全面、客观的是

              A.具有明显“左”倾的色彩
              B.具有时代情绪下的历史合理性
              C.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原因
              D.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可靠保障
            • 8. 1962年,中国指责苏联把中程导弹运往古巴是“冒险主义”,把苏联屈服于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和核威慑是“投降主义”。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  )
              A.着手调整与美国的关系
              B.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C.外部环境有了重大改善
              D.反对霸权主义
            • 9.
              【题文】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
              【题文】1949年底《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 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 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