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山河破碎,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和期待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霸占。
              材料二   国会的意见: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 尼克松讲话材料三  双方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胡锦涛和奥巴马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香港岛是被哪一个条约割占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对中国的态度? 并分析70年代美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人民政府接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当前的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并指出其决定因素。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2.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关 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
              性的改变。
              A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中国面临被“瓜分”的
              民族危机。
              B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1)在材料一中 A、B 处分别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这些不平等 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 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 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 的原因有哪些?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4.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1)据展示一,在材料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展示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3)据展示三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图2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中开展的重要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演变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 5.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材料二  双方同意,各国……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1972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举行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一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决议是在哪一年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这一决议的通过有何意义?
              (2)材料二所示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列举两个中国参与的地区性组织。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 6.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诡云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发展中美关系的认识。
            •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 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 8. 2013年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毛泽东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下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请回答:
              (1)材料一诗词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材料二中的图片排序,并分别指出图②与图③所反映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所在。
              (3)材料三中,当时的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还提出建立北方、东方、南方三大海港,疏通内河水道,发展内地交通。同时,他又主张在不损害中国主权条件下,引进外资和技术,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赶超外国,从而改革中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经济主张。结合当时我国的内外环境,分析《实业计划》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我国经济落后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指出“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综合材料,概括孙中山和邓小平在国家经济发展主张上的共同之处。
            • 10. 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如图1、2中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应包括图片的历史背景、主要寓意)。
              (2)观察如图3、4两幅书影,任选其中一幅撰写说明词(应包括时间、制定机构和历史地位)
              (3)如图5、6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应包括时间、事件、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