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1957年1965年197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8年1980年
              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
              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2.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 3.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在5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哪两项重大的外交实践活动?
              (2)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而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试列举中国在参加当今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表现,谈谈中国外交对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
            •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  )
              A.加入不结盟运动
              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 5. 华师一附中某班课外历史研究兴趣小组以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发展历程为主题,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演变”展览活动,下面是该班某同学设计的样稿:
              第一部分:    
              阅读表,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条约名称历史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放一条窄窄的缝隙。
              A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荡然无存了
              B    北京完全处在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第二部分: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积极同周边邻国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外交舞台出现了“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
              第三部分:与世界朋友的“握手”篇
               
              (注:图1是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图2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图3是江泽民与英美法俄等五大国元首握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据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提示,填充表格中A和B相应内容。并根据根据表格内容,依据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给该部分取一个标题。
              A        B      C    
              (2)据第二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3)据第三部分,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4)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群握”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6. 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倡议并于2月23日举行了安理会公开辩论会,主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  )
              A.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史实有(  )
              ①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             ②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③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下表中的A、B、C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问题: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
            • 9.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就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双向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表)   
              建交顺序国名建交日期
              1苏联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1949年10月6日
              5朝鲜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10月6日
              7波兰1949年10月7日
              8蒙古1949年10月16日
              9东德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1949年11月23日
              材料二  1970至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表)
              国家建交时间
              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
              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
              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
              冰岛1971年12月8日
              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
              英国1972年3月13日
              荷兰1972年5月18日
              西德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1972年12月22日
              (1)材料一反映出建国初期中国采取什么外交原则?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与中国建交国家与前相比有何变化?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据所学知识指出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如图所示,图示反映的是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

              (3)材料三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有什么新特点?新时期中国外交还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试举两例。
            • 10. 如图,70年代共和国建交高潮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是(  )
              A.社会主义国家
              B.非洲新独立国家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D.中国周边国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