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学者张鸣说:“整个中国,在文革十年,整了上亿人,整死几百万人,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的边缘,其中在运动中,很多人即使不是凶手,也做过帮凶,罪魁祸首却只有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那几个人…”他要阐明的是(  )
              A.文革罪恶深重涉及面广
              B.文革使普通民众丧失人性
              C.林彪、四人帮不是文革罪魁
              D.对文革的清查反思不够
            • 2.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 3.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 4.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5.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  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q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 7.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   
              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   
              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 8. 电影《建党伟业》于2011年6月15日正式公映,片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下列哪种做法不能印证“毛泽东”的这句台词(  )
              A.进行土地改革
              B.团结各民主党派
              C.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D.文化大革命
            • 9.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  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 10. “文革”中二月抗争、“全面夺权”、四五运动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在同“左”倾错误斗争
              B.动乱中的中国共产党已着手恢复经济工作
              C.党和人民一直同“左”倾错误进行斗争
              D.“文革”缺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