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陈云林     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1分)“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实现的?(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分)国共首次合作有何意义?(1分)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2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

              (1) 材料中的“这一天”具体是指哪一天(年、月、日)?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的最终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请判断邱逢甲的《春愁》写于哪一年?“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邱逢甲)。(6分)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 3.

              阅读下列四段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这是一次由外交失败引发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挺身而出的青年学生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责任感和爱国心,中国的民主革命由此揭开了新篇章,90多年来,由这次运动昭示的爱国主义早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②这是一个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的庄严宣告,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开始了真正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③“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奇迹般的崛起座座城,神话般的聚起座座金山,…..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紫千红的春天。”

              ④再过十一天,全人类就将告别旧世纪,迎来新千年(公元2000年)。今天,漂流海外四百多年的“游子”,终于重新跨进了祖国温暖的家门,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1)请按先后顺序写出上面四段文字所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上边哪一段文字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属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只写出序号)请再举出同一时期同类性质的外交成就一项。(4分)

               

            • 4.
              【题文】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杜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爱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3分)
            • 5.
              【题文】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台湾问题,请回答:
              (1)近代台湾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行了那些斗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那些政策和措施?
              (3)“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针对台湾和国际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运用历史知识写一篇维护统一,谴责分裂的短文。
            • 6.
              【题文】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
              请回答: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放弃阶级利益,改变自己的斗争方向的?
              (2)抗日战争时期,在处理国共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斗争求团结”的?
              (3)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体现自己高风亮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使台湾早日返回祖国怀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 7.
              【题文】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伟大构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2004 年8 月22 日和12 月11 日,分别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 周年和百色起义75 周年纪念日。
              阅读下列与邓小平同志相关的照片,回答问题。
              分别分析图1、图2、图3 所反映的事件及发生的原因,并概述它们所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贡”,而不削发登。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以与琉球、高丽外国相比”,拒绝郑氏请示。
              ——中国通史全稿
              材料二: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在对日宣战时声称:“所有一切条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2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决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人为限制被打破,台湾岛内回大陆观光、定居、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大陆已成为台湾商品的主要市场。但是台湾的陈水扁当局不顾岛内人民的强烈反对,千方百计阻挠两岸的民间交往,攻击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出卖台湾”,并导致当前两岸间的“三通”必须绕道香港、澳门,两岸间的直接“三通”迟迟不能实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对郑氏集团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告台湾同胞书》还宣布了什么方针?谈谈你对台湾与大陆统一前景的看法。
            • 9.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龙     闻一多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光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⑴诗中提及的香港、九龙,分别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条约被割让的?
              ⑵请列举香港九龙回归的历程。
            • 10.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1)据材料一,概括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1分)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华盛顿时间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出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2008年10月21日,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以厦门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的身份来台进行学术交流,在参访台南孔庙时,遭到绿营支持者的暴力攻击。 
              (3)举近代的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1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材料四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