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十载的期待,几代人的努力,今朝终于结出硕果。众望所归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三通”于2008年l2月15日正式启动,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海峡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合则两利,通则双赢”。
              材料一  1895年5月,台湾各界士绅经过苦心策划,宣布台湾独立,成立台湾民主国,推选巡抚唐景崧为总统,国号“永清”。并组织军队约3.3万人,由唐景崧、丘逢甲、林朝栋、刘永福等率领,分别驻守台北、台中、台南等战略要地。五月底,在日军进攻下,唐景崧逃回厦门,台湾民主国宣告失败。
              材料二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坚持认为:中华民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对中国大陆(包括外蒙古地区)及台湾地区行使主权……以“反攻大陆,光复国土,拯救大陆”为国策。
              材料三 从l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到1963年,周恩来把它总结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队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给(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是双方不互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所谓“台湾独立”的看法。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基本原则?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台湾方针的原因,材料五中的“一纲四目”后来发展为什么主张?
              (4)根据材料三,说明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在当时没有取得进展的原因。
            • 2.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我们党进一步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并且提到同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在党的台湾问题新方针指导下,对台工作曾取得一定进展,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联合国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温,包括台海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作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由来,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怎样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实际,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的意义。
              (4)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为了解决两岸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了海协会(大陆)和海基会(台湾)。两会在1992年香港商谈中,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举行了会谈,其签署的协议椎动了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
              ——《21CN焦点周刊》
              材料二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
              ——《中国台湾网》
              材料三 近年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中国台湾网》
              材料四  2008年3月20日,马英九击败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候选人而赢得大选,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同时台湾入联返联两项公投均未通过,台湾人民用选票表达了对“台独”问题的担忧。在多个场合,马英九强调“九二共识”,并表示在任期内尽量完成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于2008年11月3日至7日访台,海协海基两会就交流合作事项举行新一^轮协商,将两岸合作交流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2lcN焦点周刊》
              请回答:
              (1)20世纪80年代末,海峡两岸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政策方面的原因。
              (2)你从材料二、三所述的信息中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
              (3)根据材料四,分析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积极变化。
              (4)两岸关系多次遭遇“寒流”,但总能迎来“春暖花开”。这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二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三 在历经频繁的相互协商和折冲之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终于顺利于十一月三日抵达台北,翌日,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进行第二次的“江陈会”,就涉及当前两岸发展的急迫性议题签署四项重大协议,包括:平日包机直航及直达新航路协议、海运协议、邮件合作协议、食品安全协议。此外,为因应全球金融风暴,海基会与海协会此次更就两岸金融合作议题特别举行两场座谈。这象征着海基会与海协会正式协商管道的制度化,以及两岸关系发展正式迈向协商合作代替对抗冲突的历史性关键时刻;两会得以在台北顺利进行协商,代表双方展现足够的诚意与弹性,并以对等、尊严的方式共创双赢。同时更显现目前台北与北京的执政者在两岸关系上,虽然各自面对许多内外复杂因素的挑战,对于坚持采取务实政策路线却有着高度的共识,这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极正面且深远的意义。
              -----2008年11月5日台湾《联合报》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全国人大制定《及分裂国家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台湾问题上中共与国民党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江陈会”签署四项重大协议是什么?“江陈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 5.
              【题文】简述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时间、内容,一国两制的实践事例、意义。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讲话
              材料二: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的讲话
              材料三: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指出,当前台海局势仍十分复杂敏感。“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2004年10月25日胡锦涛会见美国务卿鲍威尔
              材料四:目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上,两岸不应陷入对抗的恶性循环,而应步入合作的良性循环,共同谋求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互信互助,再造和平双赢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实现光明灿烂的愿景。
              -----2005年4月28日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对两岸关系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请概述国共两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合作的史实和作用。
              (3)根据材料指出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关于两岸关系的愿景。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4年李登辉接见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时称:“中国现处于分裂状态,在台湾海峡西边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峡东边有一个中华民国。”1995年5月28日,李登辉在台南一次演讲中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已存在84年,有自己的主权,与中国大陆已分裂分治,中共才40多年,说我们(台湾)是他们(中共)的一部分。别开玩笑了。”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成功地访问了大陆,访问期间,他一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材料五 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7月8日上午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哀悼遇难同胞。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勿忘国耻,两岸中国人必须团结、奋斗,“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
              7月12日下午新党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总结大陆之行。新党表示,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进而提出“一中两制"的思维,追求两岸和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登辉的基本观点,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四、五分析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三党主席接连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
            • 8.
              【题文】2002年7月,李登辉在德国一家电台发表演说。他认为:如果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就应当象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那样,进行两个主权国家的合并,提出要以所谓的“两德模式”来处理海峡两岸的关系。请你从祖国大陆和台湾、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政权之间的关系、国际地位的不同,驳斥李登辉“两德模式”的谬论。
            • 9.
              【题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对实现中国统一愈显重要。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思考:台湾统一问题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 10.
              【题文】材料一:台湾地区于2003年11月28日凌晨通过了所谓“公民投票法”。该“公投法”否决了有关针对所谓“国旗、国号、国歌、领土变更、主权”等事项进行“公投”及“制宪会议”的内容,但某些条文也为“台独”分子进行分裂国家活动留下了隐患。
              材料二  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访美时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尊重台湾人民的民主要求,但台湾当局假借民主、搞所谓“防卫性公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对这种分裂活动,我们绝不能容忍。维护台湾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台独”,才能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台湾问题要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2)分析说明“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3)你如何看待台湾“公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