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下列解读与材料不符的是(     )

              A.过于倚重苏联使新中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B.不利于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对抗
              D.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 2.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3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0分)

               

            • 3.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1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2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3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苏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4.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5.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 6.

              (13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5分)

               

            • 7.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道:“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按照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8.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落实

              A.捍卫和平与主权的“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计
            • 9.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2分)

               

            • 10.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