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又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挫败了美国的图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巩固了中国与朝鲜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C.有效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出现敌对政权的危险
              D.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 2. 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图(a) 乔的笑   图(b) 跨洋的握手

              (2)图(a)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还有哪些突出成就?请再举两例。 

              (3)图(b)所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评论:

              ①中新网:《广舆记》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对台湾版图新最标记详尽的木刻地图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間,台湾早已在中國的版图以內。

              ②台湾中央社:陈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時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的主体意识。

              ③日本政论月刊《 诸君》论文:台湾正名运动是“以和平的方法強調台湾的独立性与台湾有权利參加国际社会的运动”。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3)促进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以上三条新闻评论分別作一简要分析

            • 4.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见图)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上合组织的合作最先起源于安全事务,目前……全面加强教育、文化、卫生、救灾等领域合作,确保成员国民众多方受益。  ——《上合组织十周年:总结过去 继续向前》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国际形势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