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特别企划,《35号投手温家宝》一书由日本侨报社推出,在日本正式发行。该书描述了温总理专用球衣“35号”的选定及如何绣制球衣背面“WENJIABAO”几个拼音字母的过程。该书还记录了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日本百姓的各种交流活动。这表明
              [     ]

              A.温总理致力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
              B.日本人民特别喜欢温总理
              C.中日两国已经没有任何分歧了
              D.中日两国加强友好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 2. 下列关于美国总统在位时中美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中美同为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
              B.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C.杜鲁门——实行扶植蒋介石反共政策
              D.克林顿——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一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 4. 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 5. “越顶外交”一词出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
            • 6. 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
               [     ]

              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
              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
            • 7.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缓和
              ③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④图三握手的主角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图一(20世纪50年代初)


              图二(20世纪70年代初)


              图三(21世纪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这段话主要强调
              [     ]

              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和任何国家结盟
              B.中美两国间没有利害冲突
              C.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我国主张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 10.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②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③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④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