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时说,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则材料最能表明(  )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
            • 2. 【题文】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所代表的是: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人民根本利益
            • 3. 【题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新课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
              B.中国怎样革命的问题
              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 4. 近年来,我国时有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党和政府及时救援并妥善处理善后工作,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一方面的内容?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先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 5. 【题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 6.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B.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C.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D.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 7. “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那么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D.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重大问题
            • 8.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国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认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  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近十年来〈共产党宣言〉研究述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一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同”思想的核心。并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的新发展。为此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重大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怎样革命
              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
            • 10. 当前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三个代表”的学习宣传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
              A.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B.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C.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D.使腐败不再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