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判断对错)
            • 2.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1.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西方近代的三权分立都实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兴中会与同盟会这两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3.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政权上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4年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从制度上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 3.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4. 华师一附中某班课外历史研究兴趣小组以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发展历程为主题,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演变”展览活动,下面是该班某同学设计的样稿:
              第一部分:    
              阅读表,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条约名称历史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放一条窄窄的缝隙。
              A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荡然无存了
              B    北京完全处在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第二部分: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积极同周边邻国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外交舞台出现了“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
              第三部分:与世界朋友的“握手”篇
               
              (注:图1是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图2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图3是江泽民与英美法俄等五大国元首握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据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提示,填充表格中A和B相应内容。并根据根据表格内容,依据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给该部分取一个标题。
              A        B      C    
              (2)据第二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3)据第三部分,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4)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群握”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5.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素养二  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  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 6.

              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着重强调的是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7.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三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回答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为民主发展所作的贡献。
              材料二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2)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观点对应的美国政治制度或事件
              它(美国)是废除了君主制度的第一个大国    
                  实行联邦制度
              它以一部重要文件作为国家基本的和永久的法律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内容)有哪些?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
            • 8.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1)根据材料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正式生效,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重新分配议席。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人口大量减少的选区),减少了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65个议席。第二,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了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2)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世博会上海馆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中共“一大”、“二大”都是在这样的石库门建筑里召开的。                                      
              (3)透过石库门你能体会出近代上海的哪些特征?任选中共“一大”或“二大”一次会议,解读“石库门演绎‘永远的新天地’”的含义。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情况表
              时  间城市化程度最高
              或城市化速度最快地区
              原   因
              解放初期东北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深圳最快    
              1990年至2000年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    
              2001年至2010年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北京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上表。
            • 9.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