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判断对错)
            • 2. 华师一附中某班课外历史研究兴趣小组以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发展历程为主题,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演变”展览活动,下面是该班某同学设计的样稿:
              第一部分:    
              阅读表,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条约名称历史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开放一条窄窄的缝隙。
              A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荡然无存了
              B    北京完全处在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第二部分: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积极同周边邻国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外交舞台出现了“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
              第三部分:与世界朋友的“握手”篇
               
              (注:图1是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图2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图3是江泽民与英美法俄等五大国元首握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据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提示,填充表格中A和B相应内容。并根据根据表格内容,依据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给该部分取一个标题。
              A        B      C    
              (2)据第二部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身影”,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
              (3)据第三部分,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4)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图3“群握”图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3. 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参加海地维和行动、派遣海军赴亚丁湾护航。    (判断对错)
            • 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素养二  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  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 5.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开眼看世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讽之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   期封面
              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月29日封面人物巩俐    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
              2002年11月18日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顿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
              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判断对错)
            • 7.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成功开创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新型多边外交模式。    (判断对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