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错误的是,当时中国(  )
              年份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
              1953103.1126.7136.9
              1956120.5173.3262.3
              1957124.8183.3310.7
              A.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农业、轻工业发展慢
              C.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
              D.经济建设得到了发展
            • 2.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 3. 《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认为,考察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年,不稳定发展时期;1966-1978年,停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稳定快速发展时期。与“起步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有:(  )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③大炼钢铁运动;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 5.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
            • 7.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纲》中对新中国的税收做了一些调查,根据1952年以来官方提供的有关税收的数字,可以注意到如下一些递增级数:(  )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
              税收100114128128145154206249
              以下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以来历经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变迁:由封建强制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的 转型、由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其中,这里 的第二阶段对应于(  )
              A.“一五”计划期间
              B.人民公社时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中共十四大后
            • 9. 图一为歼1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多用途战斗机,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图二为2009年国庆节16名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战斗机参加阅兵式。中国空军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应主要归功于(  )
               
              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大跃进”运动
              C.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的建设
            • 10. 历史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恰如其分,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成就辉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