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
              A.学习苏联的做法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发展生产力
              D.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 2. 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因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1960年供应苏联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苏联同志对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谅解。”由此可见当时(  )
              A.中苏关系事实上有了很大的缓和
              B.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C.苏联对中国经济困难给予了理解与帮助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
            • 3.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C.将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 4. 如图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影响
              C.大跃进运动推动
              D.八字方针的实施
            • 5. 毛泽东曾在某次会议期间说:“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社会已从这一令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人民政协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6. 观察下面两幅图,两图表明(  )
              A.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不断深入
              B.中共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实质性变革
              D.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 7. 我国发行了很多特种邮票和纪念邮票,用来纪念特殊事件和人物。下列邮票按纪念史实的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8.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第二次结合”时期,毛泽东吸取苏联建设的教训强调(  )
              A.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C.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必须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9.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1961年减少1000万人。这项计划得到坚决贯彻。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  )
              A.消除了“左”倾错误
              B.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C.利于稳定市场缓和局势
              D.使工农业指标趋于合理
            • 10. 《现代世界史》曾对中国作出了如下的描述。书中描述的情形出现时,我国正经历着(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B.“二五”计划建设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的大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