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
              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
              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
              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  )
              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
            • 3. 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工业经济的增长绩效对比
              年份19501978
              美国957318168
              日本187312186
              韩国8764124
              中国台湾9225044
              中国大陆6141352
              上表是中国与其他新兴工业经济的增长绩效对比图,根据所学,下面解读正确的是(  )
              ①1950年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不大
              ②1978年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显著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差距却加大了
              ③“两个凡是”的极左路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1978年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环境不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 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引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  )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 5. 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  )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 6.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  )
              A.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B.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C.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
              D.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 7.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扭转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D.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 8.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 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1949~1979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 9. 1964年6月,毛译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反映出(  )
              A.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以经济发展
              B.“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C.国民经济建设市点立足于战备
              D.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而的矛盾
            • 10. 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