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1953-1985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
              B.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C.优先发展农业的决策
              D.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推动
            • 2. 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 3.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导致其中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农村大发展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 4.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
              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 5.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 6. 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 7. 如图是1953-1985年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A.国民经济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对外开放
              D.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8. 1960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应该主要归生产队。这项政策在当时(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 9.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主要原因是在农业领域(  )
              A.优化了人民公社体制
              B.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立了商品经济体系
              D.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 10.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