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的中国195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分析正确是( )

              A.新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持续快速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是城市化的主因
              C.城市化速度受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
              D.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逆城市化
            • 2.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A.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 3.

              据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59年的1234亿元,增长了70%。相比之下,1959年到1970年间只增长了30%。导致后一时段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D.持续的政治运动冲击国家经济建设
            • 4. 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影响经济曲折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 5.

              下表为建国后我国前五个五年计划的增长率与波动系数的统计。据此可知该时期我国


              时期

              一五

              (1953-1957)

              二五

              (1958-1962)

              三五

              (1966-1970)

              四五

              (1971-1975)

              五五

              (1976-1980)

              增长率(%)

              9.3

              18.1

              11.7

              2.8

              4.9

              波动系数(%)

              59.1

              -2914.3

              157.5

              46.4

              74.3

              A.国民经济相对平稳发展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增长
              D.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 6.

              下图为《中国(1952年—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 7.

              1952—1978年,中国包括农村住房在内的住房总投资仅占同期基本建设投资的7.5%,仅占GDP的0.7%。住房投资严重不足导致70年代末全国主要城市都面临住房严重短缺的困境。这种状况

              A.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是由当时国家发展战略造成的
              C.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偏离正轨
              D.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
            • 8.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 9.

              据《安义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二十一世纪初期
            • 10. 在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问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貌
              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