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A.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 2.

              据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59年的1234亿元,增长了70%。相比之下,1959年到1970年间只增长了30%。导致后一时段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D.持续的政治运动冲击国家经济建设
            • 3.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这一时期取得的“进展”有( )

              A.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
              C.原子弹的研制成功
              D.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 4. 如表反映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导致1958--1962年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左”倾错误
              B.“大跃进”运动
              C.连续自然灾害
              D.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 5. 1977年,中国经济出现快速恢复。据此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前一年指定的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到1985年达到钢产量6000万吨的目标,即增长252%,而钢产量实际到1985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的197%.材料表明(  )
              A.改革开放增强了经济建设的信心
              B.传统经济建设观念仍影响中央决策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全国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6.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
              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从1760年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城市化。而当时,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的6.5%。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9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

              ——摘编自马先标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

               材料二

              ——引自许抄军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实现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任意选取三个阶段进行解读。

            • 8.

              下表县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物价指数

              1978年

              3645.2亿元

              381.00元

              100

              1980年

              4545.6亿元

              463.00元

              107.2

              1985年

              9016.0亿元

              858.00元

              123.2

              上表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A.严重的经济匮乏初步缓解
              B.经济增长为物价上升抵消
              C.人民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现有的体制任务紧迫
            • 9. 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影响经济曲折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 10. 如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