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一位小学教师,但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能放下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过渡时期
              C.“大炼钢铁”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2. 21、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3. 17、下列烟标或火花反映了建国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其中反映出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4. 20、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 5. 2014年播出的电视剧《老农民》的编剧高满堂说:“作为一部编年体正史,它时间跨度长达60年,从头至尾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历史节点和敏感时期。”这部作品(  )
              A.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B.是一部体系较完善的史书
              C.不可能涉及新中国的城市建设
              D.可为冤假错案的平反证伪
            • 6.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亿元)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比上年

              1966

              2 534

              +17.3%

              558.7

              +24.4%

              1967

              2 104.5

              近-10%

              419.4

              -25%

              1968

              2 015.3

              -4.2%

              361.3

              -13.9%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五:“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7分)

              (3)据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所说的率先“尝试”变革地方是哪里?(2分)主要针对的是什么?(2分)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 7. 29、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它给人们提供的教训是       (   )
              A.要实事求是
              B.要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8.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 10. 造成图中产值波动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文革动乱扩展到了经济领域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阻碍
              C.经济发展计划指标脱离实际
              D.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时间太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