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文学作品写道: “1977年的元宵节,狗蛋他爹做了几个灯笼拿到街上卖,马上被公社干部指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文革社会动乱导致
              B.仍然坚持“左”倾错误
              C.人们思想守旧导致
              D.改革开放尚未深入人心
            • 2. 据《永泰县志》记载,1958年,福州市永泰县用所谓“大跃进”的精神,“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农村出现了大砍森林烧木炭,披星戴月炼钢铁,打锅砸铁作贡献,并户并村办食堂,放开肚皮吃饱饭。并取消自留地,否定集市贸易的等价交换,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这则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冒进
            • 3.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B.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 4.

              “文革”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 )

              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C.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D.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
            • 5.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 6. 1959年5 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 (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并得到毛泽东的同意。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C.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
              D.中共中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
            • 7. 1955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两次会议上都对主张稳步发展农业合作化的邓子恢进行了批评。指责他“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老是站在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上替较少的人打主意”。这种批评反映了当时(  )
              A.党和国家对建成人民公社的迫切愿望
              B.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发展
              C.党中央对农业合作化运动速度的不满
              D.农民经济生活已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
            • 8. 195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特别指明.要使“小生产也绝种”.为达此目的.对小农经济予以种种打击和限制,甚至上升到阶级斗争的离度.这反映出当时经济建设(  )
              A.不符合中国时代发展要求
              B.出现了“左”倾急躁情绪
              C.对农民利益没有予以考虑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9.

              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   )

              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相符
              C.建立了中日中美邦交关系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 10.

              下面是我国1950-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其中城镇人口缓慢增长的时期是

              A.—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