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经过对建国50 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 年10 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 年9 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制定了什么发展战略?并说明当时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20 世纪50 年代相比,90 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 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 2.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984 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3.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史实结论
              A李贽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李贽思想已经超越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范畴。
              B战国时期著的《韩非子》中提到一种可以指南的仪器“司南”。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指南针。
              C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两汉时期用隶书书写的汉简。隶书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
              D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A.A
              B.B
              C.C
              D.D
            • 4. “以前,一个村只有一部黑白电视机,看电视的时候,屋里挤满了人。现在,二十几寸的大彩电已进入各家各户,以前洗衣服都是用手搓,天气冷的时候,手都搓红了。如今,洗衣服再也不用犯愁了,洗衣机省时省事”。这一变化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时期?(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时期
            • 5. 人口移动是历史上十分常见的现象,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中“人口移动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材料二
              年份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1751-18010.892.170.52
              1801-18511.884.420.67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 世纪中期到19 世纪中期人口及人口移动的情况。
                  材料三 1978-1988 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 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 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 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 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 年,规模最大的10 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 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口移动的状况予以述评。
            • 6. 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5年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
              (3)指出材料三、四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 7.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丰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共十三大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8.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和罗斯福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缓解了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D.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9.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主题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男耕女织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钢铁厂     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
              (3)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主题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

              (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 10. 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  )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
              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
              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