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西城区校级期末)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历程中,曾经面临过很多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工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的联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了城市,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在蒸汽机使用后,英国的经济和工人生活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经济被形容为“跛脚巨人”。观察如图图片并结合所学,说说“巨人”是指什么意思?“跛脚”是指苏联经济中存在什么弊端?
              (3)19世纪的英国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在其他西方国家也遭遇过。20世纪的苏联面临的经济体制问题,在中国也遭遇过。简要说说其他西方国家和中国是怎样解决的。
            • 2. 1979年4月,广东方面希望扩大自主权,在毗邻港澳的地方举办出口加工区。有的领导对 此提出建议:“那得在边界拉起7000公里的铁丝网,把广东与相邻的几省隔离开来,以防止 国门打开时资本主义的东西会洪水猛兽般涌进来。”这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十分紧张
              B.改革面临较大风险
              C.城市体制改革展开
              D.思想禁锢亟待打破
            • 3.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某次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C.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4. 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 5. “文革”结束后,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 6.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
              (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民族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

              (2)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要求:将事件或现象的时间、名称、影响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图片名称时间影响
              示例:图三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图一
              图二
              图四
              图五
            • 8. 下列各组事物和现象,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 9.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
              D.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
            • 10.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
              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它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19、20世纪时期欧洲乡村社会城市化的历史背景。
              (2)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如图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

              读上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3)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口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