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 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頋 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2.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我们的党和政府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次成功的探索。指出其主要内容。
              (2)1958年,中共中央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何严重后果?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上作出哪些重大决策?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指出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3.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这表明当时的北京(  )
              A.粮食供应紧张
              B.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农业发展缓慢
              D.居民工资低无钱购买粮食
            • 4. 以下可能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拨乱反正”时期言论的是(  )
              A.“要大鸣大放,大辩论”
              B.“革命有理,造反无罪”
              C.“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 5. 如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①设立的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B.对②的开发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C.对③的开发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D.在④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6. 新华社记者摩纳哥电: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投票产生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中国上海获得了举办权。这次成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  )
              A.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潜力大
              B.对外开放政策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上海的经济实力强大,是中国第一大城市
              D.上海是世界金融中心,交通发达
            • 7. 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2、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3、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4、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2014年07月14日《北京日报》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 8. 胡锦涛说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会改变,“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一思想(  )
              A.缘于中美关系的全面缓和
              B.缘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有利于改革开放
              D.有利于和谐稳定
            • 9. 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它关联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其发展态势又与时代变迁、环境变化、政府政策等密切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材料三  十九世纪20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统计表
              (单位:人)
              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292900
              1850~1879年7215498
              1880~1911年156011838
              1912~1939年473077396
              材料四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据材料一、二,概括洪亮吉与马尔萨斯在人口论内容方面的相似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与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党的八大成功之处在哪里?
              (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4)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90年代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这一目标基本达成的标志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