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 2.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3.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 4. 【题文】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7分)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2)材料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2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三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各政策实施的影响。

               

               

               

               

               

               

               

            • 6.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2003年已经达到11.67万亿元。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商品出口   

                  B.发展服务贸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生产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

               

            • 7.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为经济特区

               

               

               

               

            • 8.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如何?(6分)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2)在城市我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分)

               

               

               

               

               

               

               

                  材料三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二○○八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3)你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2分)

               

               

               

               

               

               

               

               

               

               

            • 9. 【题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农村
              D.城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