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新模式”“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

              (3)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材料三的两幅图片说明“新时代”“新”在哪里?图片中两种新事物的出现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 2.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3)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2分)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 3.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1950年,上海机械厂的产业工人正在听苏联专家讲话。苏联为中国提供了技术和支持。

              图2  1980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宣布给上海工厂颁发许可证,由麦道公司提供飞机部件,在上海组装生产MD—82双发飞机,并交付中国民航总局。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50~ 80年代中国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5.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 6.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 7.

              (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

               

            • 8.

              阅读下图《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急过快
              B.①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②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②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差距拉大
            • 9.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图一 人民公社好                        图二 联产承包好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10.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改革历程
              D.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