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1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 比较材料一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4分)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7分)

            • 2.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 3.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5. 读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充满曲折
              B.经济形势最好的年份是1958年
              C.1961年的经济总量最低
              D.80年代末增长减缓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6. 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善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片关税平等。法国拿破化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据人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西欧国家将本国经济纳入国际市场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畳发改委。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的背景。分析并举例说明“计划”二字从国家机构名称中消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
            • 7. 物质文明的创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影响人类物质文明创造的因素是多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羊传》曰:“初税亩,初者,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何休注(释)曰:“时宣公无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税取之。”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依据材料指出“初税亩”的征税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行“初税亩”的原因。
              材料二  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如洋务派或洋务派幕僚,他们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支配权,当然还有比较敏锐的眼光。……如果把这些官僚地主与买办资本剔除出去,民族资本还会剩下多少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从创办者、资金来源、企业属性等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企业的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广汉县向阳公社换牌的主要历史背景和“摘牌”浪潮的突出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例说同时期中国农村还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四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于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4)依据材料四归纳二战后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历程。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对世界局势的角度,说明战后日本重视科技的积极影响。据此,你认为一个国家应有怎样的科技发展战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