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
            • 2. 促成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人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粮食总产值净增量年均粮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41025.4亿公斤495亿公斤14.55%
              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明显
            •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 4.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
              D.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程君五十叙》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材料四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大包干、承包制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日益狭小,根本谈不上规模经济。不仅如此,原有集体经济也被削弱了,集体财产被分掉了,无法行使协调服务职能,使农业没能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转变……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规模经营,应将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阻止土地经营规模不断萎缩,最终使我国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试从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决的出路。
            • 6.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  )
              ①人民公社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家庭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赋予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外开放
            • 8.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 9.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左”的错误的表现不包括(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