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2. 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一包则灵”的现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  )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
            • 3. 《读书》1984年第5期出现这样的诗句:“在倒废纸篓、倒掉了种种旧概念。”1984年秋天,中国取代“旧概念”的新概念不包括(  )
              A.国有企业改革
              B.政企分开
              C.所有权、经营权适当分离
              D.市场经济体制
            • 4.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
              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材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关键是政变所有制形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6. 下表反映的是1981~198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7.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种做法(  )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 8.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公告:谁一年给厂子上交17万,就把厂子包给谁。销售科长马胜利说:倒过来吧,我上交70万。于是他当上了厂长,次年即为厂里盈利140万。这表明(  )
              A.石家庄造纸厂已转变为私营企业
              B.石家庄市最早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企业搞活
            • 9.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  )
              A.工业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
              B.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
              C.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