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    (   )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水平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在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成功运用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策是
              A.进行拨乱反正B.开展土地改革C.推行家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行改苹开放
            • 3.
              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指出: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C.使人们彻底认识到“文革”的根本错误
              D.使人们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 4.
              “文化大革命”后,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5.
              “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该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遵义会议
              C.十四届一中全会D.中共七大
            • 6.
              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
              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邓小平结束了“文革”乱局
              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
              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 7.
              1978年,我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意义是(   )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C.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为了满足洋务运动对洋务人才的需要,在早期留美的容闳上下努力之下,(1872年)120名12岁—l5岁的幼童 赴美 留学,开中国留学运动之先河。……洋务运动中期派出近百人的船政留学生,分赴欧洲各国学习船政和军事,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等。这批留学生中对中国近代化事业贡献最大的是被称之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著名维新思想家、翻译家产复。
              ——李尚敏、朱芹《中国近代留学运 动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清政府于1896年派唐宝锷等13名学生赴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赴日留学的开始。1898年,清政府拟定了《遴选生徒游学日本事宜 片》,规定了官派留学日本的办法,留学日本的国家政策自此确立。 
              ——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
              材料三:中共旅欧支部于1923年开始从当地选派一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和华工青年去苏联深造。……孙中山逝世后,包括一些国民党委员子女在内的革命青年和国共两党党员,被派往苏联留学,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学习高潮。
              ——张彩丽、刘瑞丽《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材料四: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继早期“留美热”后,“留日热”“留加热”“留澳热”“留英热”又相继形成。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万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人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32万人。30年来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
              ——中国教育新闻网《1978年:留学史掀开新的一页》
              (1)据材料写出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主要目 的地的走向。(2分)
              欧美(19世纪70、80年代)→  ①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   (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国(1978年以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1)问中后两次留学目的地转向的时代背景。(12分)
              (3)材料中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途径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据材料四,简要归纳1978年以后留学教育的特点。(3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说,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往下走。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现代化”运动的实质是
              A.纠正“左”倾错误B.实行改革开放
              C.调整生产关系D.解放生产力
            • 10.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次成功的探索,其成功的共同之处为(   )
              A.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目标
              B.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C.结合国情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D.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