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78年11月24 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 8户农民秘密签订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1 982年元旦,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做法。这表明新时期的改革

                  A.完全是农民自发发动的            B.从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C.党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互相推动  D.采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方式

               

            • 2.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 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此句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概括了包产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承包责任制的拥挤

              ③说明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

              A.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相适应
              C.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 5.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 6.

              “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其中的“划地田”是指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7.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
            • 8.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是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娱乐等)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 _④______

              (2)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中,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五: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4)在材料四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十四大、十五大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6分)                               

               

               

               

               

               

               

               

              材料六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教(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5)材料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12分)   

               

               

               

               

               

               

               

            • 10.

               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