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每5年换届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仅从最近7届政府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实词和一些新词中,我们就可大致看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下列一组词可能出现在1993年第八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是

              A.革命、阶级斗争、发展、建设
              B.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浦东开发
              C.联产承包、拨乱反正、对外开放
              D.一国两制、初级阶段、加入世贸组织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十四大的相同点有

              ①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都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都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 3.

               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5.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 6.

               (2007上海历史)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 7.

               (2007上海历史)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9分)

               

            • 8.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偏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9.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次讨论肯定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