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中国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2.

              1980年,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 3.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4.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打破所有制形式
            •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进,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 6.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7.

              下列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B.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8.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人民公社
            • 9.

              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中说:“那时,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广为流传'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佳话,当然这不是对几个人的颂扬。而是人民对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高声歌唱。”文章中的“正确决策”是指实行了(    )

              A.减租减息政策
              B.土地改革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据《华东经济管理》1991年统计:“从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看,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48.04%,年均增长6.86%......”。当时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

              A国民经济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