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一组图片

              材料三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内容?(4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6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对计划和市场有什么认识?(3分)

               

            • 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 3.

              2012年2月21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说:“20年前,中国还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应该说,这种发展变化与南方谈话密不可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南方谈话的核心

                C.南方谈话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4.

              1978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意在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B.为打破个人崇拜、解放思想营造舆论
              C.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D.国家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 5.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6.

              下列语句摘自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其中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是

              A.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B.爸爸六岁去放羊,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C.敬爱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D.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
            • 7.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8.

              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 9.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 10.

              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③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A .① ②         B .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