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它反映了( )
              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
            • 2. 【题文】“……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歌曲《走进新时代》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探索民主革命道路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3. 【题文】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上述经济调整都依据了凯恩斯主义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相通之处
            • 4. 【题文】《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课题组指出:“事实上,以人均GDP、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对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
              A.1892年美国就拥有了中国2002年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B.2002年中国的生产总值才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C.2002年中国的农业劳动人口数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农业劳动人口数
              D.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的综合水平相当于美国1892年的水平
            • 5. 【题文】“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B.无需借鉴别人的经验
              C.可以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
              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 6. 【题文】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表明 
              ①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②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④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题文】以下属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政企不分 ②使用粮票,布票等 ③建立内资企业所得税
              ④将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 ⑤建立商品银行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 8. 【题文】中共十四大相对于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提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9.
              【题文】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 10. 【题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
              A.基础作用
              B.根本作用
              C.决定作用
              D.配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