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     ]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2. 《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     ]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 3. 某位同学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下边附图,这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     ]


              A.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1953——1956年过渡时期
            • 4. 《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18个地方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     ]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 “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76年,2002—2007年6年问,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背景和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改革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93年,邓小平则明确警示:“收入差距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据此,邓小平对社会贫富问题的准确认识是     
              [     ]

              A.“由贫到富”    
              B.“鼓励先富”    
              C.“均贫富”    
              D.“共同富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