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老人画的这个 圈是指

              A.将海南省列为经济特区
              B.开辟香港、澳门为行政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经济特区
              D.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 2.

              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这表明邓小平强调要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不结盟
              D.不称霸
            • 3.

              1979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建议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     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下划线空白处应是

              A.广州
              B.珠海
              C.三亚
              D.厦门
            • 4.

              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1981年,某外国公司意欲到中国投资环境比较优越的城市投资,他这时可选择的城市是( )

              A.深圳
              B.上海
              C.福州
              D.广州
            • 6.

              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当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 7.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为实施“沿江”战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 8.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表明中国开始注重对外经济立法
              D.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的可信度
            • 9.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10.

              1980年,《广东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这一规定( )

              A.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启动
              B.扩大了广东外贸自主权
              C.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D.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