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7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城镇出现以来,middle class (中产阶级)主要指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的工商业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middle class 变成一个职业概念,同特定职业的收入和生活方式相连,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白领)、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等。

              ——肖瑛《不断演变的“中产阶级”概念》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搞工业化、现代化真能搞到“起飞”程度的,只有一个事例——他们都是由一个城市中产阶级领头搞起来的。西欧、北美带动于先,日本踵随于后。所以在一个中产阶级主政的国家,与生产发展并驾的则是衣食足(经济)、礼仪兴(教育文化),接着才有法治和民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分析材料一中西欧中产阶级在14世纪以后越来越富有的原因。列举他们为改变“财富占有和政治地位不成比例”现状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10分)

              (2)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不得摘抄原文)。(8分)

              (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

               

            • 2.

              (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                                                 ——《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 3.
              【题文】(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                                                ——《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 4.

              (9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与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国家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作为古代国家,罗马缘何能够使私法获得如此大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奴隶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最重要的因素。……罗马统治阶级积极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通过征服战争不仅攫取了巨额财富,还把数以万计战败国家的居民沦为奴隶,从而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源,刺激了奴隶制经济关系的发展。……罗马法也正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将商品经济中最本质的关系作了规定,使具有相同经济关系的后世国家能够继承,特别是使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从中吸取、借鉴其精华。
              ——叶秋华《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

              材料二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洗礼的近代法国,也使人类民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古代中世纪的法学家们经过他们的努力使罗马法为人类民法的系统化法典化铺垫了良好的历史基础,成为孕育《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摇篮,那么,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则将这种努力直接变成了成功的果实。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成为人类民法史上一位倍受瞩目的时代“骄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传承罗马法的一部辉煌的经典,也使法国成为大陆法系的创始国和重要代表。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
              ——叶秋华《两方民法史上的“骄子”》

              材料三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
              ——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获得重大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和《法国民法典》的相同之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回答法国人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为什么反对在中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两方古典法律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浓缩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②(匾额上的字为“万世师表”)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改革开放
            • 8.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导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 10.
              【题文】公元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据此回答。
              (1)结合17世纪 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的历史,概括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特征。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概括它在生产方式、政治和国际格局方面的表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分析和比较两国相似的有利条件。
              (4)分析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