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 南方讲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 下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 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 4.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 6.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后,我国经济改革的新举措是
            [     ]

            A.实行政企分开的经济管理体制
            B.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克服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 7.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8. 2006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10.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