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 2. 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性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
              ②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③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 3.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 南方讲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4. 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 口号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 5. 标语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砸烂公检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跑步进入社会主义”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
            • 6. 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
              材料一

              材料二

              (1)1978年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简述其背景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所示杂志出版当日,中国外交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有力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使邓小平再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当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观察封面人物的背景,有何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能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的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 10.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