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从侧面表明(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 2.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  )
              A.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
              C.注重市场机制
              D.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 3. 如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③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了(  )
              A.轻工业、重工业
              B.重工业、农业
              C.农业、轻工业
              D.农业、重工业
            • 4. 阅读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时期 1953年~1957年 1958年~1962年 1963年~1965年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A.经济发展规律
              B.国际环境影响
              C.国家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调整
            • 5.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 汽车的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史。新中国第一辆自行制造的汽车下线地点在(  )
              A.长春
              B.沈阳
              C.北京
              D.上海
            • 6.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军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C.《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D.一五计划的实行
            • 7. 1949——1956年,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8. 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三大改造改造
            • 10.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