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刺,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舍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就是中国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事情,现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了。
              材料三: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并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一一“五个一号文件”。
              请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生活、重视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2.
              【题文】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 3.
              【题文】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深圳的变化
               
              (1)据你推测,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3分)
              (3)分析材料二中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 4.
              【题文】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根本目的与实质。
            • 5.
              【题文】有一名学生在学完建国后的历史说:“今天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何必20世纪50年代对农业进行改造?真是多此一举。”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92年
              公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请完成:
              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 7.
              【题文】 (17分)阅读材料: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自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结合所学回答:
              (1)结合二十世纪中国两次思想解放的史实,说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6分)
              (2)14世纪,西欧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指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思想主流和意义。(8分)
              (3)结合上述问题,请你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现象的认识。(3分)
            • 8.
              【题文】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2)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3)其中第四步骤内容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9分):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3分)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认识。(4分)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民间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6分)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0/40

            进入组卷